最近有个新鲜出炉的两栖战车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,瞬间吸引了不少网友的目光。你要说和常见的两栖突击车比啊,这家伙外观可真不一样,最大的特色就是车顶上压根儿没炮塔,反倒是整了个跟防空导弹垂发系统似的玩意儿,看样子是定位为火力支援车辆。说实在的,这车一冒头,有人就唠嗑,是不是有点儿像红警游戏里的多功能战车?再瞅瞅,还能联想到美国早年研发的“网火”项目俩是不是有啥联系?搁那琢磨半天,一会儿一起来聊聊这里面的门道。
从网友在社交平台上传的图片来看,这款两栖战车采用了六对轮子的配置,第一眼给人的感觉就是特别挺拔高大。还特意装了个明显的卫星通讯天线,这和传统的两栖步战车不一样,显得挺有新意。毕竟,咱们习惯看到的两栖战车都挺矮的,为了能突击敌方火力,通常都设计得比较低,增加生存概率。那么,为什么这款战车会设计得那么高大呢?这可能跟它顶部没装炮塔有关,整个设计风格就显得不一样了。
整车上方咱仔细瞅,两边各有一个小盖子,这边是驾驶员舱,那边是乘员舱。中间还有个能开合的机构,像是能收能放的那种。拿HQ-17AE野战防空来类比,很大概率这就是个垂直发射装置。这里边装的啥东西,估计啥都有可能,既有能打能辅助的杀伤弹,也说不准有巡飞弹,甚至可能装着低空防空弹。整体来看,这玩意儿应该能兼容好多种不同弹药,模块化设计,灵活调配没毛病。
这玩意儿跟红警里的多功能战车挺像的,不光能反坦克,还能给步兵提供火力支援,甚至还能发射无人机、巡飞弹或者防空导弹,各种功能一应俱全。总结一句话,就是在两栖登陆作战中,这辆车算是个多面手,专门负责多种火力支援任务。在实际登陆行动中,这款资源车大概会安排在冲击滩头两栖车辆后面,因为它垂直发射的武器,射程还是挺远的,估摸着能在50公里外帮忙掩护火力,配合得妥妥的。
有的朋友可能会说,这距离会不会太远了点?其实不然,依据央视报道,72集团军某合成旅在进行两栖演练时,利用071需要进行泛水12公里,装载时间大约得一个半小时才能上岸。
这个时候,虽然基本上把敌方的反击火力搞得差不多清理干净了,但还是得考虑一下对方有没有一些永备工事或者暗堡啥的,所以支援火力还得跟上。如果打算叫空军或者海军帮忙,得让海空协调员上传情报,跨军种的话,速度就不怎么快。要不就直接在登陆部队里配备火力支援车,那就方便多了,指挥起来也更顺畅。
这辆两栖火力资源车自带卫星通信天线,基本不用担心战场上的电磁干扰啥的,而且还能直接获取体系内提供的打击坐标,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让它能更好地跟体系配合执行火力支援任务。可要说一些小伙伴可能已经想到了,其实这方案看起来好像也就是摸着鹰酱在河里试水似的,总感觉,有点像是走老路、歇歇脚的味道。
哎,对了,这两栖火力资源车,咋一看真的挺像美国洛克希德马丁2003年那会儿鼓捣出来的“网火”NetFires项目。说白了,这玩意儿还是美国“未来作战系统”FCS计划里那套的核心环节,整出来就是为了让地面部队能隔老远“眼不见,手能打”,有点意思,跟地面版A射B导差不多。具体咋搞呢?搞个车载发射箱的平台,做成模块化,一车能搁15枚导弹,想干精确打击还是发个巡飞弹都成,是不是和咱上一段聊的基本一个路数?可惜像美国陆军那些整天琢磨新玩意的项目,这东东也一样,最后还是卡壳在钱上,让预算难题给搁置了。
当然啦,一贯的老规矩,美国那些下马的PPT方案,我们肯定得帮他们做个“落地”,如果确实实用,那就大批量装备,融入到咱们的作战体系里头去。要是不管用,那也不用白费劲,实践中总能学到点东西,起码技术储备方面,少走弯路,排除个错误选项也算是个收获。
就那事儿吧,两栖登陆作战,我们比全世界任何国家都更扎实,下了大功夫。从两栖作战车辆不断升级这点就能看出,不光有ZTL-05两栖突击车,还有ZBD-05两栖战车,现在还弄出了垂发火力支援车,光两栖登陆力量这块儿,就在建立多层次、多火力、体系完整的作战格局。有信心未来会出现更多类似的装备,把登陆作战的火力逼得越来越饱和。至于效果咋样,别多说,咱们走着瞧吧。
华夏配资网-全民配资股票平台-合肥股票配资-股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